#2020booklist
曾經在《政與源》當中看到我最喜歡的一句話:「我覺得人死了以後,不是去死後的世界,而是活在親人的記憶中。」
從兩位古稀之年的老頭對著彼此回味人生,說出溫情又感動的對白,到了Blake Crouch 筆下,所謂「記憶」,變成一再挑戰你的大腦,懷疑你所經歷的人生的科幻情節。
.
「還有什麼比我們的記憶更寶貴?我們就是靠這些記憶來界定並確立身份的。」
組成「你」這個人的條件是什麼呢?所謂人的存在是不是只靠著記憶?你的記憶與其他人的記憶,來證明你這個人存在。可是一旦被人為操控了,你要怎麼證明自己存在過?
這些堪稱哲學與腦科學的人生大哉問,透過這本峰迴路轉,好幾條時間軸的不斷交錯,讓你不斷的來回翻,去印證那些似曾相識卻有截然不同的劇情。
.
活得越有悔恨的人,越想要回到過去。
可是有多少影視作品透過類似的情節,演繹出大同小異的結尾,過去真的能被改變?
《記憶的玩物》用了類似記憶回朔(回到過去)的觀點當理論,來講述一段究竟「當下」是不是真的,還是你早已經體驗過或錯過的曾經?這本創新了一個想法:當你有可能回到過去,但原本的那個人是不是已經死了?如果已經死去的你回到過去重新體驗人生,結果這段人生(第二條時間軸)即將重疊到你本來已經死的人生(現在)上會發生什麼事?
「『當下』這個概念是個錯覺,當你知道自己在體驗什麼時,就已經是過去式了...我們自以為能直接而即時的感知這個世界,殊不知都是經過仔細剪輯後重新組構的。」
看著巴瑞是否能重新挽救女兒的生命;看著海倫娜是否能扭轉如蝴蝶效應般的發明,忍不住就會冒出許多對於現下的疑問,質疑我所有似曾相識的一切,很是過癮!
.
雖然建構在有足夠理論與知識上的科幻情節,但布萊克的書向來在燒腦科學的劇情下,闡述人們之間的愛,以及對生命的基本信仰。
如果《人生複本》講述了你一生的選擇,那《記憶的玩物》則更上一層樓,讓你體會「何以為你」的一切。
「靠作弊碼過關的人生不算是人生,生命不該是製造或更優化來讓你逃避痛苦的東西。這才是人之所以為人,美好與痛苦,缺一不可。」
.
相當喜歡書中在劇情最後引用了齊克果的一句:「要想理解人生,只能往後看,但要體驗人生,卻得向前走。」
-
感謝 @krachreading 的推薦與幸運抽到書,時至今日才看完,卻好像似曾相識,原來我也發生記憶的斷層。
-
《記憶的玩物》- Blake Crouch / USA
#bookshare #bookscover #drawing #reading #說書人 #書封 #手繪 #記憶的玩物 #recursion #blakecrouch #布萊克克勞奇 #曼德拉效應 #心得 #寂寞出版 #好書推薦 #科幻 #小說 #畫說有一天